【学《摘编》】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廉耻之心――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时间:2017-06-22 点击数: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耻感文化(注重廉耻的文化心态)。有华夏第一名相之称的管子(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明朝吕坤说:“五刑不如一耻。”讲的是再严酷的刑罚不如让人懂得羞耻,有羞耻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的重要借鉴作用,并深得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髓,他在一些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为官避事平生耻。”“儒法并用,有耻且格。”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廉耻观。笔者以为,在新阶段新常态下,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廉耻观的论述,始终保持廉耻之心,重在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勤学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插队时,就一直把“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善于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就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他又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正如古人说的“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中,我们领导干部理应要做勤学善学的表率,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阶段新常态的情况下,面对“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我们领导干部时刻有本领恐慌,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二是树立担当意识。“当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金末元初元好问诗句,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包括“敢于担当”在内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他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责任担当,立足岗位,贴近实际,大胆工作,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一股“闯”的精神、“冒”的勇气和“冲”的劲头。以善作善为,善作善成,善始善终为荣;以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怕事躲事为耻。

    三是树立德法意识。“儒法并用,有耻且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我国古代法家和儒家思想而提出的。春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管子(管仲)说:“以法治国,则举措则已”。春秋末期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反映了德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搞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文化与德治文化土壤。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诲绝,不逾越党纪国法红线,加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绝不触碰道德底线,加强道德观念、道德自律,带头修德、讲德、尊德、守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引用南宋《官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意在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必须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作者系张家界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湖南城市学院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地址:益阳市迎宾东路- 518 号